“另外,派人统计此次战斗的伤亡情况,厚葬牺牲的将士,抚恤其家属,受伤的者务必全力救治,不得懈怠。”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孙成陪着笑脸,解释说:
“伙食这边咱们郡守府保证做好,不过统计伤亡的情况怕就不是小人能插手的了。”
人各有分工,孙成他一个郡守府的管事,操持下内务尚可,让他去办外面的事情,那实在是难为他了。
虽然倒也不是不行,但显然,就像典韦一样,现在没几个人会买他的帐罢了。
这时,苏曜也回过神来,自己并不是在军营,孙成也不是荀攸,自己这是号施令习惯了。
当即,苏曜便让孙成去找荀攸过来,同时也了解下对城内库房还有世家产业的初步清查情况。
“大将军,荀从事已在书房久侯多时了。”
“哦?这么快吗?”
苏曜大感意外。
他昨天晚上才给荀攸下的任务,现在还没过午,荀攸就来了?
要知道,这荀攸可不是个事事请示的主儿,那都是起码有了成果或者状况才会来找他。
于是乎,怀着一分好奇,苏曜在婢女们为其整理好仪容后就立刻大步流星的赶到了书房。
苏曜踏入书房,只见荀攸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冀州地图前,眉头微蹙,手中的毛笔在地图上轻轻点画。听到苏曜的脚步声,荀攸迅转身,拱手行礼:“大将军,这么快就来了。”
苏曜笑着摆摆手,目光落在地图上:“公达,看你这架势,想必是有了重大现?”
荀攸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大将军,昨夜我与沮授、审配等人彻夜未眠,对城内库房以及世家产业进行了紧急清查,初步结果已经出来,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
他走到书桌旁,拿起一叠厚厚的文书,递给苏曜:
“这是初步的清查记录,郡守府库房中的钱粮虽不算充裕,但也足够维持大军一段时间的开销。然而,世家产业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苏曜接过文书,快浏览,顿时脸上多了几分了然之色。
很简单,这是一份当地郡府的田亩与丁口记录,其中荀攸着重摘取了上户人家,尤其是百万钱以上人家的记录。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份文书中,上户人口数量之少,与苏曜此前所了解的世家大族昌盛繁衍的景象大相径庭。
按照常理,世家历经数代经营,枝繁叶茂,族中子弟众多,依附人口更是不计其数。可眼前记录里,不少世家上户的在册人口竟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号称传承数百年的家族,直系丁口不过数十人。
“公达,这记录可属实?”
苏曜微微皱眉,目光从文书上抬起,看向荀攸。
荀攸神色冷峻,沉声道:“大将军,这记录是我与沮授等人反复核查所得,应无差错。但依我之见,其中必有隐情。”
农业社会人丁和田亩就是王朝最大的税收来源,在大汉时就已有成熟的体制,通过编户齐民将纳税对象分为下户,中户和上户来区别对待,作“细民”
,“中家”
与“大家”
之称。
细民家产以万钱为界,过则升中家,再过十万钱则成大家,虽然称呼上好像很不错,但其中不同的等级就对应了不同的纳税标准。
甚至,当中央朝廷威望不坠的时候,朝廷对大户之家更是屡屡针对,早年陵邑制迁移的标准就直接选中了三百万钱以上的大户之家,到了汉宣帝时更是除了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外,百万钱以上的大户也都要迁走。
故而,就像后世各企业都想保留“小规模纳税人”
待遇一样,凡有点能力的人家,都对评为上户极为抗拒。
说着,荀攸叹了口气:
“近来年天下渐乱,世家大族隐匿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之事已屡见不鲜。如今大将军兵临冀州,他们应是做了两手准备,怕我等事后清查,早就将大量人口暗中转移藏匿。”
“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