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带点质问与发泄的,感情色调有点像“不过问的青春”
,这首算是简化版吧。
“装睡”
也不说了,这首没什么记忆点,但是害得我写了俩版本,还是不满意,只好一直改。
到了“流浪汉”
就不再有阴阳讽刺,而是回到了内心的思考,有一种缓慢的沉重感,这首其实和之前那首“遗弃的夜晚”
是同一首,只不过“流浪汉”
写的更加完整。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分为两首呢?只发“流浪汉”
不就好了?事实上这两首的区别不止体现在字数上,“遗弃的夜晚”
更注重表达一种情绪色调,而“流浪汉”
则多了份倾诉感,更能让人思考他伤感沉重的原因。
();() 也可以这么理解,“遗弃的夜晚”
是写给美感流读者看的,他们只想看文字的绚丽,不爱看无病呻吟的废话;而“流浪汉”
是写给孤独感性的人看的。
“凌晨四点半的吉他”
,这首是我写的最累的一首,写了一个版本,不满意,又写了第二个版本,还行,但是还是差点味,最后决定还是用第一个版本,但是精修了很多细节,绞尽脑汁之下还现编了些几乎没用过的词汇,如“虚饰”
“试炼”
“邮去”
“船夜”
。
这首我想追求的是一种松弛感,一种伤感但又不那么伤感,甚至能自己看开还能故作洒脱的感觉。
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独自在异乡生活,半夜辗转反侧,实在困不着了,只好在黑暗中抱着吉他,轻轻弹唱。
不过写出来一看,发现自己并没有刻意强调吉他(毕竟我特麽也不会),写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叙述点,虽然感情还算比较统一。
但总的来说,没达到自己的预想,还是失败。
至于版本二我为什么不用,那我就发出来看看吧。
《凌晨四点半的吉他》(弃稿版)
路灯还在值守,
明天还在牵挂,
要做的事不算多,
假期却不舍得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