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冷锋进入榆城十日之后,朝廷那边的军队已经开始有了动静。那些由地方势力组成的联军已经过了二十万人,向着榆城右侧冲了过去。
这支军队的联合战斗力并不强,毕竟他们是由十几个地方势力组成的联军,相互之间如果不存在掣肘就算好的了,更何谈配合呢!
不过朝廷对于这方面也有算计,别看朝廷许诺的条件很好,但是真正能够达到要求应该没有几个。
毕竟那些地方也不是容易占领的,这些人又是不冷锋的军队,可以用少数的兵力直接横推一座城池。
如果这些人集合在一起的话,那么就算是被他们打下来的城池,相互之间也不好分配。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更何况是这些地方势力的大佬们呢!
所以这些人一旦进入战争地带,相互之间肯定会产生矛盾。别看他们在京城驻守的这段时间,还能够团结合作,只要涉及到利益纷争,那么就会反目相向。
这也是朝廷早就料想到的,虽然给这些地方势力许诺了不少好处,但是也会让这些人之间产生矛盾。
只要这些地方门阀世家有了争斗,就无法拧成一股绳。这样一来,他们对于朝廷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
事实情况和朝廷料想的一样,这些人在进入榆城右侧地界三日之后,攻下了第一座城池。
由于这是他们一起联手攻打下来的,所以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就产生了矛盾。谁都想占据更多的好处,甚至是独占这一个城池。
结果这个城池最终还是交到了朝廷的手中,他们只是得到了朝廷的嘉奖的一些物资。
接下来这支由门阀世家组成的联军,就是分成了好几支队伍,分别向着他们认为可以拿下的城池扑了过去。
这时朝廷的那路军队也同样收复了一座城池,而且后来朝廷的军队也同样采用了分兵的战术。
毕竟现在蒙古人留在地方上的守卫力量,几乎都撤退了,剩下的只是那些被蒙古人扶植起来的本地势力。
像榆城这种情况是个例外,如果不是国师为了埋伏冷锋,也不会将二十万蒙古精锐隐藏在其中。
正常情况下,一些不是什么重要的城池,只有几十上百名蒙古人军队,其他的都是傀儡势力。
这些傀儡势力的军队规模也不大,毕竟蒙古人要保持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就不可能让这些傀儡势力强大到他们无法掌握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一个县级规模的城池,值守的蒙古人也不过十来个。这些蒙古人掌握着地方的最高统治权,那些傀儡势力都是替他们办事的。
所以这些傀儡势力的人数,也不能太多。
当然,同样也不能太少,人数少了就镇压不住当地的那些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