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同一个社区长大,又是在同一个学校里面就读,有着这样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两个人自然而然地同入同出,成了彼此的朋友。
然而,a与B的性格很不相同。
a性格温和开朗,总是笑着与人交谈,处处与人为善,常年学业第一,在学校极受欢迎。而B则更加沉默,习惯独来独往,直来直往,不看别人眼色,也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却常有一种别人融不进的氛围。
一般来说,按照故事的展,a从来没有因为B的冷淡不合群而疏远他,反而总是主动和B聊天。纵然有自己的朋友在场,a也会毫不避讳地带着B加入群体。这是一个a不断地治愈B的故事。
可是在影像里面,更多的是在校园里面,B正在单独做某件事的时候,偶然看到a带着朋友走过,就会顺势抬起手和他们打个招呼,随性又自在。每每此时,a总是会目送着B离开的身影。
a和B进入大学后,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a成天沉浸在厚重的医学书籍和实验报告中,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实验室和医院见习之间,身边的同学们也都在为未来的医生生涯努力奋斗。而B则埋头在电脑屏幕前,熬夜敲代码、设计关卡,沉浸在自己构建的虚拟世界里。
两人的联系逐渐减少,偶尔在社交平台上看到B分享一些开进度,a也只是随意地扫过,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某天,一则新闻在朋友圈和校园群里炸开——B的大学游戏项目获得了百万投资,成了业内备受瞩目的新星。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同学们的惊叹。
“居然是B?!他真的做出来了?”
“原来他这几年一直在闷声干大事啊!”
“这游戏看起来真的很有创意,期待上线!”
a听到消息时,手里正拿着一本厚重的医学教科书,页面停留在一张解剖图上,为自己的论文做努力。
虽然他的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书页,但是脑袋里面却没有多的思考,哪怕他还能和其他人继续聊B。
直到屋子里面只剩下他一个人后,a才拿出手机搜B的新闻。
新闻上只有全景照。
B站在布会的舞台中央,头戴着渔夫帽,让人看不清他的脸。现场灯光灿烂,台下坐满了业内人士和投资人,唯一清晰的便是播放着他的游戏演示的屏幕。
手机屏幕外,a的目光紧盯着屏幕,脸上维持着一贯的平静,可内心却涌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
那是一种复杂的感觉。
记忆如燕子抄水,从他的脑海里面闪现。
在a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母亲曾经连同继父要将他灭口。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看到了出口大铁栅栏处,B那双原本淡漠的眼瞳里面浮出水光。
一瞬间,a心里面浮出惊讶和错愕。
继而,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屈辱。
那种被人看到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时,才会有的自尊心受挫。
长期以来,a都一直都觉得自己压着B。无论是社交人缘还是自己的专业方向,都是最受瞩目的。可是每次遇到B的时候,a都觉得自己低于B一等。
现在这种难堪和不甘心达到了顶峰。
可是就在这时,手机屏幕的光闪烁起来,是B的邀请——「项目终于敲定下来了,这周什么时候有空,可以见一面」。读清楚的一秒,他收紧了指尖,抿了抿唇,神色微妙地看了一眼窗外,眼中掠过一丝意味不明的情绪。
另一方面的B则在完短信之后,盘腿坐在转椅上绕了好几圈,看得出B的心情还不错。
很明显的是,a长着傅霖认知中辛峤的脸,而B就是黎稚。
可他们的性格在自己的认知里面,完全不一样。
傅霖仔细地盯着B的长相,不断地倒带回去看他少年的模样,确定B确实就是黎稚。
他内心出现了疑惑,为什么黎稚会拿着冰锥杀傅霖呢?
从录像里面,傅霖终于看到了一个视频剪辑点——一开始的录像是手机的摄影,当时两个人用换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