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缓缓放下手中的试卷,目光微微闪烁,语气平静中带着一丝探究:“那第二呢?”
主监考官微微低头,眉宇间闪过一丝沉思,片刻后才斟酌着开口:“陛下,写出这份试卷的考生是您的亲外甥顾知行。”
皇帝的目光微微一凝,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顾知行的这份试卷,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他的文笔虽不如另外两份那般华丽,却透着一股少年的意气风,见解也颇为精深,即便有些许瑕疵,也掩盖不了其光芒。
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份试卷的主人是皇帝的亲外甥。
若是一意孤行将顾知行定为状元,只怕旁人会说皇帝有所偏私。
这样的流言若是传扬出去,不仅会影响皇帝的威严,对顾知行的名声也极为不利。
毕竟,顾知行年纪尚轻,未来的路还很长,若是因这状元之位而背上“靠关系”
的名声,未免得不偿失。
主监考官见皇帝沉默不语,便继续说道:“陛下,状元、榜眼和探花本就是科举的前三甲,向来不分上下高低。这三者所得的待遇也相差无几,从礼部的官职安排到朝廷的赏赐,都相差不大。若是将顾世子定为探花,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陛下为了避嫌而委屈了顾世子。如此一来,既保全了顾世子的名声,也堵住了旁人的悠悠众口。”
主监考官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顾世子的才华足以担得起探花之位,他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未来定能为朝廷效力,施展才华。”
皇帝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深邃,似乎在权衡利弊。
片刻后,他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却又透着几分明悟。
“那便探花。”
兖州。
夜色如墨,山洞外的动静愈频繁,听起来像是有脚步声在黑暗中徘徊。
火把的光芒透过遮掩洞口的稻草,斑驳地映入山洞内,那跳跃的光影在洞壁上舞动,显得格外刺目,像是黑暗中的一双双窥探的眼睛。
沈今棠心中一凛,脊背瞬间挺得笔直,她迅吹灭了手中的火折子,黑暗瞬间将她吞没。
她警惕地凝视着洞外,眸中寒光闪烁,仿佛两颗寒星在黑暗中亮起,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危险。
手掌下意识地紧握住剑柄,那冰冷的剑身传递着一种冷冽的杀气。
“沈今棠。”
沈淮序的声音突然在沈今棠耳边响起,让本就处在紧张情绪中的沈今棠不由得心跳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