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说,从古至今那么多的王朝,无论开国多么的好,往往灭国的时候皇族都是非常凄惨的,甚至皇权兄弟之争斗贯穿古今,就像一个轮回一般。难道这个世上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汪辉祖沉默了:“或许有吧。”
“当然有,那就是竞争,也就是现在我们大启做的事情,但是这样还不够!”
“那是怎么样的竞争?”
现在的汪辉祖是一个不错的捧角。
“把大启现在的制度和远古时期的禅让制度结合在一起,文人控制军队,然后通过选举的方式从诸多候选人之内选择合适的人成为临时的皇帝,这个皇帝也不是固定的,是有期限的,目前的打算来说就是4年一次选举,一个人最多只能做两次那个位置。”
“这里有一个问题,候选人如果是军队的武将,有没有可能武将利用自己的威望去调动军队动叛乱?”
“这就要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举例来说,就如同兵部控制朝廷的军队,户部控制军队的粮食,那么把兵部和户部分离出皇权呢?既然是选举的话,兵部和户部的人也只能通过选举出来,而且要让这些人相互制衡,也很简单,就像我们大启的政策一样,把兵部和户部的人扩充到1o8人,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来进行表决。至少三分之二票选通过,才能调动军队或者钱粮,这样的话,就能最大程度的控制军队的影响力了,而兵部和户部两边如果投票过三分之二的话,甚至可以弹劾掉皇帝,这也算是相互之间的平衡。”
汪辉祖说:“这样的政策倒也算是有趣,不过这样的皇帝怕是没有人愿意去做吧”
“所以那边那一块土地是我在占有呀,那么一旦领导的框架构造完毕,也是我主动放权的吧?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担忧得呢?”
“你的意思我懂了,如果按照这样说的话,你是不是想说我的后人也能有机会坐上皇帝的位置是吗?虽然那个皇帝的权利相对于现在的那个皇帝权利少的不是一点半点是吗?”
李星群点头说:“没错,这就是区别,只要我能保证我第一批的时候没有问题,后面慢慢的权力过渡就行了,这样会好许多,想试试吗?”
“呵呵,创业之初谁都是这样说的,就从古到今那么多年,有多少皇帝许诺给重臣共分天下的。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你说计策有三,还有一个计策是什么?”
“第三策,在我看来就是风浪越大鱼越贵,简单来说,如果我夺嫡成功,那么凭借我的贡献日后定然能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官,按照我大启的制度来说,我就有举荐的权利了,到时候举荐先生您为官,凭借我在朝中的势力,别的不敢说,先生至少能够3品以上的官位。胆敢既然是诚心聘请先生,夺嫡失败好一点的可能就是永远流浪在海外,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中原。差一点的则是我们都没了。”
“所以第三条和第二条的区别是什么呢?”
“区别挺大的,如果先生现在过去,以后还有机会回到中原地区,而如果和我到五台县,所有人都知道先生的存在,那么先生就没有机会返回中原了。”
“难道你们海外的那块地也缺人吗?”
李星群回答说:“当然缺人了,同时经营的两片土地,都需要一个总揽大局的人坐镇,如果前辈愿意坐镇海外,那么在海外的人就可以返回中原地区,也算多了一个师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