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吭声的徐氏看了一眼大嫂,心里想婆婆当初选许氏当长媳掌管中馈是有原因的。
看她多公正,从不因为春燕是她的亲生女儿而偏袒她,大嫂的话很明显:不管是春燕还是春姝,在春暖面前都得往后排。
“如果肖家还是京城的肖家,大家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凡事儿有长辈们扛着,那姑娘们出嫁的嫁妆一准儿都按春玉的标准来。”
春玉是肖家长房嫡长孙,当年嫁往吴家嫁妆还是很体面的。
按春玉的来,也不差。
“但是,现在的肖家,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展起来的,这两年多年,肖家的吃的穿的甚至做的营生都是暖暖张罗起来的,是春宁在外面奔波得来的。”
许氏的意思是,春暖作出了贡献就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
偏偏,黄氏还没听懂话里的意思。
“春玉送来的银子……”
那可是一千两银子,布匹就不争了,但是银子没必要为了春暖一人而花光吧?
怎么着也算是肖家的公中的财产了。
春暖的嫁妆当中,字画和家俱说是赵明华出钱置办的。
可眼下,庄子院子铺子都是春玉送来的银子里扒拉,有银子不是大家花,一个劲儿的花在春暖身上,黄氏觉得这样的方式欠妥当。
肖家待嫁闺女可不止春暖一人。
“春玉送来的银子家书上已经写明了,是为暖暖置办嫁妆的。”
许氏心里是有些生气的,将春玉的家书放在了桌上:“你可以好好看看。”
事实上,这家书大家都看过的。
是的,春玉交待得很清楚。
送来的布匹有颜色艳丽一些的是给几个小的弟弟妹妹出孝后穿的;其他几匹是江南今年的新货,在京城很流行,春玉说给春暖做陪嫁之用。
银子也是给春暖作陪嫁的。
“这是春玉给暖暖的添妆。只不过是因为考虑到肖家的颜面才没有明说,而是让我给暖暖安排铺子庄子院子,权当是肖家给的陪嫁给的底气。”
许氏看了一眼黄氏:“是暖暖的东西,我们一样都不能扣留,我们丢不起这个人!”
“你说起春燕春姝的亲事儿,到时候肖家有什么样的本事就给什么样的嫁妆。”
许氏道:“至于春玉愿意添多少妆也是她这个当长姐的颜面了,我们到底不能左右她,更不可能摊派于她。”
许氏打脸很直接,黄氏的脸火辣辣的疼。
“春玉果然是当了将军夫人的人,对妹妹们很大方。”
最后没有台阶下,黄氏自己就坡下驴:“以后春燕的嫁妆肯定也丰厚,毕竟将军夫人是她嫡亲的长姐,说不定以后春燕也能嫁回京城,嫁一户好人家。”
嫁一户好人家谁不想啊。
问题是,现在的肖家女真的就能嫁一户好人家吗?
在蜀地昌州,什么样的人家算是好人家?
嫁回京城吗?在京城没有任何底气的肖家还有重返京城的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