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宁会面后,卢文峰立即带着对方提供的全部数据返回成都,并迅速组织团队昼夜不停地工作,以完善研发方案。
得益于许宁先前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包括理论分析和仿真工具开发,这次的研发流程非常顺畅,没有遇到之前的那些障碍。
此外,鉴于大多数资料都是数字化形式,卢文峰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引入计算机辅助研发(CAD)技术。起初,由于部分资深工程师对电脑操作不熟悉,导致进展缓慢。
但当年轻一代接手后,情况迅速好转,CAD带来的效率提升显而易见。许多最初抱怨不断的技术人员后来也爱上了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
通过团队的努力,在短短一周之内,他们成功推出了两种略有差异的研发方案。当天接受测试的就是其中之一,被称为歼7F2。
不久,一位身着浅蓝工作服的工程师走进房间汇报:“卢总,风洞进气道测试系统的校准已完成。
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率以及畸变指数均符合预期标准,可以进行正式试验了。”
“很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卢文峰签下了批准文件,随即实验团队开始忙碌起来。要知道,超音速风洞每次运行时间极其短暂,从几毫秒到数十秒不等。为了全面评估一项空气动力学研发,往往需要花费数月至数年之久。
尽管歼7F的改进不大,但卢文峰这次主要关注的是机头和进气道的调整。借助许宁提供的仿真软件,他们能够精准选择测试条件,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测试次数。
测试开始后的第三天清晨,还在办公室打盹的卢文峰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随即赶往风洞实验室。
“卢总,风洞测试的数据与我们的预测几乎一致,新研发非常成功!”
一位满脸笑容的工程师迎上前来说道。“您带来的这套新研发法真是神奇!
在低于70%进气量的情况下,实际表现与预期完全吻合,而且它的性能远超之前的版本。”
卢文峰接过报告,直接翻到了结论页。“太好了!”
他的声音虽简短,但颤抖的手指和激动的表情说明了一切。
“可惜我们现在还无法进行更高级别的TPS模型仿真,所以在更高进气流速下的测试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年轻的工程师略带遗憾地说。
要知道,风洞测试不仅仅依赖于设备本身;模型的精度、数据收集方法乃至如何固定模型,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例如,先进的TPS模型几乎能完美复制真实飞行状态,大大减少实际飞行测试的需求。然而,这样的技术在我们这儿仅能模拟到约70%-80%的程度。
“一步一步来吧,”
卢文峰鼓励道。“虽然起点较低,但我们正在努力缩小差距。”
想到许宁,他更加坚定了信心,眼前这位年轻人无疑是一位能够引领变革的技术奇才。
“接下来,我们要着手制作原型机,并计划首次试飞。”
卢文峰满怀期待地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