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议事结束,众将陆续退出奉天殿。朱梓走在最后,脸色依旧紧绷,脚步也比平时沉重了几分。殿外炽烈的阳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却驱不散心头的阴霾。父皇那句“朕不准”
,如同重锤敲在他心上,震得他耳边嗡鸣。凭什么?难道就因为他是亲王,就该被圈在京城,远离真正的疆场?
“王爷,请留步。”
一个苍劲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
朱梓停下脚步,胸口那股郁气尚未平复。他缓缓转过身,看见须发皆已白的傅友德正站在那里,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却掩盖不住他眼中锐利的光芒。傅友德身后不远处,兵部尚书茹瑺也停了下来,似乎在等着傅友德。
“傅将军。”
朱梓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他与傅友德并无太多私交,不知这位老将军为何会在此等他。
傅友德走到他身边,看了一眼左右,见并无闲杂人等,才压低声音道:“王爷,还在为陛下不允您北征之事介怀?”
朱梓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看着前方宫道上往来的内侍宫娥。那些鲜亮的颜色,在他眼中都显得有些刺眼。他介怀吗?当然介怀!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像四哥那样驰骋沙场,而不是被困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
傅友德叹了口气,带着几分过来人的劝慰:“王爷,您要明白陛下的苦心。陛下并非不信任王爷的领兵之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太在乎,才不放心让您再去涉险啊。”
太在乎?朱梓在心里冷笑一声。若真是太在乎,为何又要考虑让四哥去?难道四哥就不是他的儿子?这话说出来,谁信?
傅友德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您想想太子殿下。如今太子殿下身系国本,陛下看得何等之重?莫说上战场,便是时常出宫走动,陛下都有诸多顾虑,生怕有半点闪失。这并非不信太子,而是父子情深,更是君王对储君的看护之责。”
傅友德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朱梓心中某个郁结的角落。他想起父皇对大哥朱标确实是关怀备至,甚至到了有些过度的地步。大哥的一举一动,都被严格限制,生怕出现任何意外。难道父皇对自己。。。。。。也是如此?
“陛下待王爷,与待太子殿下,虽有君臣储君之别,但那份拳拳爱护之心,是一样的。”
傅友德见朱梓神色微动,继续说道,“云南一行,王爷九死一生,陛下心中何尝不后怕?如今又要去那冰天雪地、凶险莫测的瓦剌之地,陛下怎能放心?燕王殿下常年在北平,熟悉边事,且身经百战,陛下让他挂帅,自有其考量。但对王爷您,陛下更多的是一份父亲对儿子的担忧啊。”
父亲。。。。。。担忧。。。。。。这两个字,让朱梓的心微微一颤。他有多久没有感受到这种纯粹的父爱了?自从成年封王之后,父皇对他的态度,更多的是君臣之间的审视和期许。他几乎忘了,自己也是父皇的儿子,也会被父皇所牵挂。
这时,兵部尚书茹瑺也走了过来,对着朱梓躬身行了一礼:“王爷,傅将军所言极是。陛下对您的器重,朝野皆知。此次北征,事关重大,陛下自有全盘谋划。”
茹瑺的语气十分诚恳:“再者说,王爷这两年平定西南,开疆拓土,已是功勋卓著,威名远扬。这些功绩,足以让天下人敬服。待日后就藩,谁敢小觑?眼下稍作休整,亦是理所应当。北征之事,非一朝一夕,将来总有王爷大展拳脚的机会。”
“大展拳脚?”
,朱梓在心里苦笑,他们说的轻松,可他现在只想证明自己。
听着两位重臣的劝解,尤其是傅友德将自己与太子朱标相提并论,朱梓心中的那股不平和委屈渐渐散去了不少。他不是不明白父皇的关爱,只是先前被“区别对待”
的念头冲昏了头脑。
是啊,父皇或许真的是怕他再出意外。云南之战虽然最终获胜,但过程确实凶险万分,自己也差点回不来。父皇不让他去,是不想再经历一次那种担惊受怕。而四哥朱棣久在北平练兵,对瓦剌更为熟悉,让他去确实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