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最怕我们兄弟自相残杀,毕竟他当初……………他怕有人说这是我们家传统。”
“还行,不是太笨。既然你父皇最怕你们兄弟自相残杀,那你父皇是不是想着让你们兄弟和睦相处?可能你不知道,自从你被立为太子,你父皇就等着你主动开口求他将你两个哥哥给放出来。可是你没有,任凭你父皇望眼欲穿,你也没有开口。今天是你大喜日子,也是你父皇最后的期盼。良心话,如果今天不是你姐夫,你会想起将你两个哥哥放出来吗?”
“母后,这可能是巧合,是姐夫为了气我冷落他,这才故意将大哥二哥放出来恶心我。”
“稚奴,你这样可不行。作为帝王,要有承认别人优秀的度量,也要有分清是非功过的见识。你可知当初你父皇铁了心的要立蜀王为太子的事?”
“母后,这个孩儿知道。蜀王生母乃杨妃,她是前隋炀帝公主。当时朝中前隋的老臣都支持蜀王,最后是卢国公和舅舅他们据理力争,最后姐夫出面,这才助孩儿将蜀王压下去。”
“那你可知你姐夫是怎么劝你父皇的?”
听到长孙无垢这么问,李治犹豫片刻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当时你父皇是铁了心的要立蜀王为太子,任何人劝都没用,包括卢国公他们一众老将,还有你舅舅。最后是你姐夫出面,这才力挽狂澜保住你。其他人劝你父皇都是苦口婆心,引据经典,推古论今。可是这些都没用,谁也说服不了你父皇。最后你姐夫只问了你父皇一个问题,你父皇立马改变主意。”
“什么问题?”
此时李治满脸期待。
“你姐夫当时就是轻描淡写的问一句:“陛下,你是想百年以后,让你那两个造反得儿子活,还是死?””
“就这?就这就父皇改变主意了?!”
“对,就这。别小看了这一句话,如果是属王上位,等你父皇百年以后,你那两个哥哥,包括你在内,谁能活?庶子上位,嫡子能有好下场?可是如果你上位,你那两个哥哥就能活。你是嫡子,和你那两个哥哥一母所生,比蜀王要亲近许多。”
“母后,你的意思是当时父皇对于让谁上位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儿子能不能活?”
此时李治终于明白过来。
“就是这样,嫡系两个儿子造反,这让你父皇心灰意冷,谁也不相信。对于他来说,谁上位都一样,可是绝对不让他当年的悲剧再次上演,是你父皇最后的心愿。你父皇是不是三番五次的点你,说等年后就让你亲政?他又没老糊涂,同样的话他为何说好几遍?”
“父皇是在点我,让我开口求他把大哥二哥放出来?”
“稚奴,你还年轻,有些事想不通,看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帝王要有度量,要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魄力。瞧瞧你刚刚办的那些事,竟然为了讨好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就当众让你姐夫难堪。你姐夫是什么人?你这点损招都是他玩剩下的,你在他面前班门弄斧?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不是一直跟你说好话的人就是忠心你的人,那可能是想从你身上得到好处。也不是跟你说不好听话的人就是反对你的人,那可能是为你好,让你不走弯路。”
听到长孙无垢说完,再想着刚刚自己那样对待张小瑜,李治心里难受的一逼,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母后,我去给姐夫道个歉。”
李治说完直接往张小瑜那边走去。
看到这,李世民赶紧大声冲张小瑜喊着:
“镇国王,你难道不知道废太子和废魏王是奸臣逆子吗?你为何放他们出来?你知不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