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此世的臧霸在成就和地位上并不如历史同时期,但这个“烈”
字依然没有改变。
你不能说他有多忠心。
作为崛起于青徐一代的地方豪强,历史上他先后依附于陶谦和吕布,最后又归顺到了曹操阵营。
在曹操阵营,他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几乎被曹操委任为全权管理青、徐二州事,是货真价实的东道之主。
但当曹操去世后呢?当时驻扎在洛阳的青州兵和臧霸的部队直接没有任何人允许,就大张旗鼓的离开了洛阳。
这种行为几乎与叛军无异。
虽然当时即位的曹丕为了局面没有追究,但后面开始秋后算账的时候,依旧要将臧霸弄下来。
本来臧霸是可以这样退居二线的,但这人当时岁数那么大了,还是那么烈气。
他直接对当时节度他的主将曹休请令,让他带着步骑万人渡江,他必然横行吉江南。
臧霸的态度很直接,那就是他的人生落幕,要不是以横扫江南为结局,要不就是他带着部下们战死在江南,别无他路。
那一句“生不能五鼎食,死必当五鼎烹”
恰是此人的写照。
也正是这份烈气的底色,实际上臧霸对于东击关羽的决定并没有多少深思熟虑。他的计划也很简单,那就是全军出城,直接平推泰山军。
这种过分轻率的举动和对面关羽的深思熟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但不可否认的是,命运的捉弄就在于这里,思考并不能完全左右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三思后行的人并不决定性的比冲动的人要获得命运的青睐。
七分天注定,三分才靠人为。
于是,正当臧霸下令全军备战,准备下出城时间的时候,一个插曲出现了。
那个之前一直气得抖的文伯,忽然一声大吼,然后直接对着臧霸大喊:
“小臧你可看好了,看你乃公敢不敢死!”
说完,这文伯直接拿起案几上的割肉刀,一下子插在了自己的喉咙上。
鲜血从喉咙中喷涌,将身边几个琅琊将喷得满脸血。
这下子,堂内乱做一团,有和文伯有关系的,直接上前查看他的伤势,但早已晚了。
而其他人,包括臧霸在内的始作俑者,都被文伯的烈气给骇住了,没想到这人一言不合就当众自杀。
这下子,预先要开口的备战计划就暂时搁浅了,因为毕竟是上一代的老弟兄,他臧霸不能不管不问。
缓了一下,臧霸在看到手下将赵伯的尸体搬到了廊庑边的草席上后,这才问下面几个上一代留下的老人:
“文伯家里还有什么人在军中?”
几个老人心里这会真有点兔死狐悲的凉意了。
他们几个包括臧霸的父亲臧戒在内,都是兖州泰山郡人,是随他们父子一起到琅琊落草的老兄弟。
而文伯有点特殊,他是沛国人,但总体而言也是他们兖州人系。
臧戒时代,他们这些兖州人是毫无疑问的核心,后来臧戒死了,也是他们这些人共同挺臧霸接替了位置。
可以说,他们这些老人对臧霸是有拥立之功的。